016-06120884
江西省万商红商务秘书服务有限公司
首页 >直插
探索“保险+”新模式 强化保险保障护航“三农”发展
发布日期:2024-04-24 00:53:04
浏览次数:638
强化保险保障护航“三农”发展  本报记者 武亚东  日前 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》提出 ,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;提高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 ,探索研发生猪、奶牛等养殖收入保险产品;进一步丰富小农户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、指数保险、区域产量保险 、农机具综合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品类 ,优化“保险+期货”,强化保险保障功能。  保险作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,如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?保险将如何发挥支农 、惠农 、富农、强农作用  ?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 。  发挥“稳定器”“助推器”作用 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,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、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。近年来 ,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,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也持续提升。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统计,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.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.46万亿元 。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192亿元,同比增长23% 。  稻谷 、小麦 、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 ,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 ,也是老百姓饭碗里的主要粮食品种 。我国自2019年开始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试点 ,截至2022年底 ,13个粮食主产省的800余个产粮大县基本实现了两类险种的全覆盖 ,有效促进农业保险从“保成本”向“保收入”转型。  “自2007年正式实行农业保费补贴政策以来 ,我国已成功探索出一条运用保险工具服务农业产业发展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 。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角色职能愈发重要 。”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表示,未来农业保险在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上,要把准功能定位,丰富保险供给 。 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建国也表示,目前,我国农业保险在经营水平上正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。发展收入保险对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服务能力 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 ,以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,是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。  农业保险既是保障粮食生产的“稳定器” ,也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“助推器” 。今年4月份 ,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》 ,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 ,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  ,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。  为了满足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,阳光财险 、中华财险等保险公司探索研发了一批特色农业产品的保险产品。如“江西小龙虾目标价格保险”“浙江育肥羊目标价格保险”“江苏西兰花保险”“重庆青菜收入保险”“黑龙江大豆收入保险”等。这些保险产品不仅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,也打通了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 夏季正是樱桃大量上市的时节。在四川省犍为县水晶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里 ,颗颗晶莹剔透的樱桃挂满枝头 。“我们的樱桃又大又甜。”看着满树的樱桃 ,犍为县芭沟镇黄家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云荣欣喜地说 ,“樱桃这种水果娇气得很  ,放不得又碰不得,经济价值高,但经常损耗更大 。我们今年有‘秘密武器’,种植户们就不担心了” 。  李云荣口中的“秘密武器”就是阳光财险为芭沟镇的种植户们量身打造的特色樱桃种植保险 。据悉 ,阳光财险为种植户们提供了包括主要的自然灾害 、重大病虫害 、意外事故等覆盖樱桃完整物候期的风险保障 ,单位保障金额高达6000元/亩 。  阳光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,农业保险保的是农民口袋,防的是天灾风险 。阳光财险因地制宜探索开发符合地方需求的农产品保险 ,未来也将继续聚焦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,通过开发农业保险产品 ,发挥保险风险保障作用;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风险减量工作 ,多维度减少自然灾害等风险给农户带来的损失  ,为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。  探索“保险+”新模式  近年来  ,“农业保险+”的实践在各地异军突起,“农险+信贷”“农险+期货”等新模式新探索不断涌现。“保险+期货”作为金融跨界服务“三农”的新方式  ,已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。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在保障农民稳收增收、助力农业产业发展、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了各方认可。  数据显示 ,截至2022年年底 ,期货行业在29个省区市累计开展了1364个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,涉及天然橡胶、白糖、棉花、苹果、红枣、大豆、玉米、鸡蛋 、豆粕、生猪 、花生等11个农产品品种,保障现货规模1955万吨,承保土地面积4621万亩 ,为292万农户提供了价格和收入保障  。 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,是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延伸 ,可以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可预期的收入保障,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和经营利润,有助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,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。  “保险+期货”实质上是在我国深化粮食收储制度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,既确保粮食供给又防止“谷贱伤农”的一种进行风险分散的新型农业金融工具。“通过期货市场来分散农户种植养殖产品的市场风险,这是资本市场支农的一个重要的创新,也是农业保险的创新。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表示 。 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,当地红枣种植面积超56万亩 ,产量超25万吨,是名副其实的“红枣之都”。近年来,随着红枣产业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项目持续落地 ,红枣也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“致富果”,有效保障了枣农的收入,提高了种植积极性,让广大枣农得到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 。  据了解 ,2020年至2022年 ,麦盖提县红枣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16万余亩,为14019户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。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35.43万元 ,亩均赔付258.3元,人均赔付2953.88元,实现的赔付超过农户自缴的10倍。枣农通过参保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,一别过去靠天吃饭 、丰年卖不上价的焦虑。  此外,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主导下,麦盖提红枣“保险+期货”县域覆盖项目撬动了更多的金融力量及财政资金参与“三农”服务。“麦盖提县红枣‘保险+期货’项目是立足于农民实际需求合理设计保险产品 ,最大程度保障枣农利益,从政策支持、资金筹措 、宣传引导和企业协调等方面全面推进落实相关工作,切实保障当地红枣产业发展和农户稳收增收  。”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  中华保险也是麦盖提红枣“保险+期货”县域覆盖项目的参与方之一。在谈起“保险+期货”时 ,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,要在继续巩固前期试点工作成果的同时,优化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 。探索建立稳定农业收入和价格风险分摊相衔接的工作机制,协同发挥保险增信作用,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资金信贷融通服务模式 ,探索农业产业金融一体化服务机制 ,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。  夯实普惠保险发展基础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普惠保险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,是保险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平可得、保障适度 、覆盖广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。发展普惠保险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提升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 ,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。  近年来,保险业注重提升农村地区人身保险发展水平 ,通过开展健康保险 、意外保险、商业养老保险等业务 ,有效防范农民“因病致贫 、因病返贫”和助力解决养老等问题,积极参与农村地区多层次保障体系建立 。据统计 ,2021年保险业用于农村地区的人身保险产品共1184个,提供风险保障64.65万亿元,覆盖防范返贫重点监测对象103.44万户次 ,支付赔款113.89亿元。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表示  ,“三农”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,保险业只有充分运用保险机制积极创新,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风险保障需求,大力开发农业保险 、农村财产保险等保险产品;在服务农业生产、守护人身安全 、保障农村财产等方面强化供给,才能更好地全面服务乡村振兴。  以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为例,自2021年以来 ,该公司已设立超过1万个线上乡村振兴服务站(国寿保险小店)累计承保普惠型短险业务108万件 ,为996个乡镇街道、182.78万名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上普惠保险服务,覆盖率88.53%,累计风险保额3487亿元。  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,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,当前普惠保险仍存在服务广度 、深度不够及创新不足等问题 ,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保障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。”王玉祥说。 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  ,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、政府救助保障不同,通过各地热卖的普惠保 、惠民保就可以看出,不少保险公司还在“赔本赚吆喝” ,并未找到公益与利益的公利并存点 ,长此以往,保险公司热情将减退 。这也是目前普惠保险遇到的最大挑战。  对此,2022年底 ,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《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 ,坚持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相结合。例如 ,激发经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,形成成本可负担 、商业可持续的普惠保险长效发展机制;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普惠保险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,推动普惠保险“扩面提质”;完善普惠保险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为普惠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。  王玉祥认为,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发展普惠保险的重要意义,加快完善成本可负担、商业可持续的普惠保险发展长效机制 ,持续提升普惠保险可得性  ,全面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 ,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保险需求。
产品中心

邮箱:530336285@819.com

电话:016-06120884

传真:016-06120884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江西省万商红商务秘书服务有限公司